今天,申城正式迈入2025年三伏天。今年伏天全长仅30天,为近30年最短。入伏首日,东风送来片片云朵,但是,空气中水汽悄然蓄势,局部地区可能遭遇短时阵雨偷袭。早间,全市最低气温普遍在27℃~28℃之间,最高气温比昨天略高,但也徘徊在高温线之下。只不过,相对湿度在90%~60%之间浮动,午间闷热感挥之不去。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,未来一周,申城处于副热带高压南缘,偏东气流持续输送水汽,分散性阵雨将成为常客,雨落何处、何时飘洒,全凭“天意”。本市气温走势平稳,最高气温预计大多在33℃~34℃,最低气温稳定在28℃左右。
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三伏天全长仅30天——7月20日入伏,8月18日出伏,成为2015年以来首个打破“40天长伏”惯例的“短三伏”。这一变化引发市民好奇:为何近十年三伏皆长达40天,今年却突然“缩水”?三伏天的时间计算是依据我国传统干支纪日法,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起点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端。初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,中伏时长则由夏至到立秋间的庚日数量决定。若这段时间有4个庚日,中伏为10天,三伏总长30天;若有5个庚日,中伏则为20天,三伏总长40天。今年夏至至立秋间仅有4个庚日,因此中伏为10天,形成了30天的“短三伏”。
虽然三伏天总时长缩短,但气象专家强调,“短三伏”不等于“凉三伏”。尤其是7月30日至8月8日的中伏期,往往都会受到夏季地表蓄热饱和、副热带高压强势控场及湿度的叠加效应,达到全年的温度峰值,体感也容易出现“蒸煮模式”。所以,虽然入伏后热力值尚未登顶,但是,暑气绵长,防暑降温不可松懈。
申宝策略-配资头条官网-靠谱股票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