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暑
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正值“三伏天”里的“中伏”前后,是一年中阳光最为猛烈、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,民间一直有“小暑不热,大暑三伏”之说。
节气特点
大暑时节,高温酷热,雷阵雨频繁,这种天气状况使得空气湿度居高不下,人体感觉仿若置身于蒸笼之中,酷热难耐。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正伏天”,形象地描绘出大暑节气气温攀升至极致的特点。此时,骄阳似火,大地被烤得发烫,午后常伴有疾风骤雨,但雨水短暂,雨后热气蒸腾,并未给闷热天气带来太多缓解。
养生·观起居
正值“三伏”,冬病夏治关键时刻
大暑处于夏三月之中,骄阳似火,人们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,适当晚睡早起,以顺应天时,充分利用白昼时间。大暑时节,天气炎热潮湿,白昼漫长且酷热,对于人体养生而言,顺应节气特点至关重要。养生要防暑降温,避免长时间暴晒和高温劳作,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,防止出现头晕、恶心、乏力甚至昏迷等中暑症状。但也切勿贪食冷饮、过度吹冷空调。
大暑人体阳气最为旺盛,是冬病夏治的关键时刻。《养生四要》提及:“夏三月,每日午时,以手摩腹,顺时钟方向,一百零八下,可助运化,除胀满,平胃气。”午时(11 点 - 13 点)正值心经当令,此时阳气最盛,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,动作轻柔舒缓,力度适中,能促进胃肠蠕动,帮助消化吸收,改善大暑时节因暑热湿盛导致的食欲不振、胃脘胀满等问题。
养生·观饮食
健脾利湿,也要兼顾益气养阴
大暑饮食养生重点在于清热解暑、健脾利湿、益气养阴,以帮助身体抵御暑热、补充损耗。夏日属火,对应人体的心,大暑时心气最为旺盛,而过于炎热又易使心火过旺,灼伤津液,同时湿气弥漫也会加重脾胃负担。此时应避免食用过多辛辣、油腻、温热的食物,以防助长体内火气。
大暑时节暑湿并重,健脾利湿不可或缺。薏仁、芡实、茯苓等食材堪称“祛湿利器”。大暑还需兼顾益气养阴,以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。鸭肉性凉,有滋阴养胃、利水消肿之功效,是滋补的上好食材。冬瓜荷叶鸭汤,将冬瓜、荷叶与鸭肉一起炖煮,特别适合暑热导致食欲不振、身体虚弱的人群。
西瓜翠衣(西瓜皮)、绿豆、百合等食材,也能起到清热养阴的作用。合理的饮食搭配既能让身体舒适度过炎夏,又可为入秋后的健康打下基础。
养生·观穴位
足三里穴
以中等力度按揉,顺时针、逆时针交替旋转,至局部产生酸麻胀感,每次10-15分钟。可健脾胃、补中气、调免疫。
合谷穴
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,力度由轻渐重,至产生酸麻胀感后,保持中等力度按揉约10 - 15 分钟,可双手交替进行。可调节全身气血。
养生·治未病
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,高温高湿,人体消化功能减弱,容易出现中暑、肠胃疾病。饮食要清淡,多吃蔬菜水果,避免食用过多油腻、辛辣食物,注意饮食卫生。
申宝策略-配资头条官网-靠谱股票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