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背上卧着一条火龙”,这是什么项目?眼下已入伏,今年,在“三伏晒背”之外,“火龙灸”在年轻群体中十分流行,被不少人称为“艾灸天花板”。还有人感叹:“这么有仪式感的传统技艺,后悔没早点知道!”
记者在采访中获悉,目前还在开展正宗火龙灸的公立医院并不多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便是其中之一,且还是上海火龙灸治疗服务规范的起草单位。
在医院,预约常被快速“秒空”的中医特色项目火龙灸,其实面临着无法大规模开展的困境。甚至,有些医院此前曾开展这个项目、后因一些原因“停摆”。
如何让火龙灸更好“活”下去、持续火下去?记者到实地探访。
上午不接诊,“慢疗法”坚持近20年
人俯卧在床,露出背部,医生顺着脊柱涂抹灸膏,再铺上一层新鲜姜泥,将剪成小段艾条放在特定凹槽中,塑成“龙脊”;点燃艾条,只见橙红火苗瞬间腾起,一条燃烧的“火龙”沿着脊柱游走,艾草与姜香顺着烟雾弥漫开……在曙光医院骨伤科,当记者第一眼撞见火龙灸,就“秒懂”这个疗法的名称。
“夏季阳气最盛,此时通过天阳——暑热、地阳——艾草,以及人阳——督脉,三股阳气合力,加上生姜富含的姜辣素刺激,温经通络,把深藏筋骨的老寒气‘连根拔起’。”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赵咏芳介绍,这一特色疗法已在该院石氏伤科传承体系中延续了近20年。
记者探访的这一天,下午2点,朱先生从治疗室里钻了出来,他脸上蒙着一层薄汗,接过医生递来的养生茶,坐在椅子上歇息。25岁的朱先生是中学老师,年纪轻轻已是班主任,但有容易腰疼的毛病,同事建议他来到曙光医院看骨伤科。朱先生预约了一次火龙灸试试水,“现在打算把剩下5次约起来,感觉很舒服,费用也不高,一次300多元,医保能覆盖。”
曙光医院火龙灸治疗每天上午不接诊,下午1点开诊,一次火龙灸在40分钟至45分钟,是名副其实的“慢疗法”。
63岁的陆阿姨今年是第一次体验火龙灸,“整个脊柱都是温热的,鼻子里闻到的是艾草和姜香味,我舒服得要睡着了。”
赵咏芳说,督灸疗法也不是人人适用,孕妇、哺乳期妇女,有皮肤破损或感染、过敏体质者等不适合,“治疗前我们会有一个评估,很高兴看到这样的传统疗法吸引越来越多新面孔。”
“最火辣”治疗室:一下午耗费100公斤生姜
火龙灸的开诊时间虽在下午,但工作人员一早就忙开了。记者在采访时发现,早晨的火龙灸治疗室,8张治疗床上“躺”的不是治疗对象,而是一排排金黄的姜蓉。
这些姜并非市场上的普通生姜,而是中药饮片厂特供的小黄姜。“在饮片厂统一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操作流程下,这些生姜带皮粉碎,最大限度保留姜皮与姜肉协同的药效。”赵咏芳告诉记者,三伏天气温高,这些姜蓉通过冷链运输来到医院,以确保原料新鲜,并抑制微生物滋生。而冰冷的姜蓉不能直接接触皮肤,因此,在每个治疗日的上午,医务人员会将姜蓉取出,在治疗床上均匀摊开,经烤灯照射给姜蓉做“回温SPA”,直到摸起来柔软又温暖。
也因为这样的“慢工出细活”,这里的火龙灸采取严格的分时段预约制,别看诊疗室没有大排长龙的景象,因为就诊者多为“老客”,都是踩着点来。
“下午一点到两点的黄金时间段,常常提前两周就被约光了。”赵咏芳说,把准备工作、正式施灸和观察全部计算在内,单人单次治疗耗时约1小时,因此,一下午火龙灸诊室最多迎来4批患者,32个人。
小小的火龙灸诊疗室,也是医院里“最火辣”的区域:仅一个院区,一下午的治疗就需要耗费30至40公斤的生姜,曙光医院东西两院合计日消耗量接近100公斤。
更鲜为人知的是,被年轻人誉为“皮肤上的篝火派对”的火龙灸,开展成本着实不低。一间治疗室,八张治疗床,看似容量不大,却需要多名医护协同工作,整个团队要按流程和相关规定,精准执行铺姜、放置模具、铺设艾绒、点火、排烟、监控燃烧过程、处理艾灰、更换耗材等一系列操作。
“如果感觉烫,随时告诉我。”诊室内,时不时响起医生嘱咐。冬病夏治项目往往需要在无空调的室温环境下进行,医生要观察患者情况得守在治疗室。
“火龙灸很火啊,有没有想过扩大诊疗区域?”采访末了,面对记者提问,赵咏芳感慨,目前科室已是床位、时间、人力设置的“紧平衡”了,暂不考虑扩容。
【快评】
记者到曙光医院探索火龙灸诊室那天,感受到了一组鲜明的反差:就在距离火龙灸治疗室不到200米的地方,医院的另一个冬病夏治项目——肺病科敷贴治疗点,患者的“流速”要快很多。医院运用三伏贴、三伏针、三伏补等手段,一次治疗大约15分钟。 相比之下,完成一次标准的火龙灸需要近一小时,费时又费力。
当然,比起冬病夏治不同疗法用时的快慢,中医科室与西医科室诊疗的快慢对比要大得多。当西医科室每日动辄接诊数百患者时,火龙灸门诊却受限于人力与时间,只能服务寥寥数人……这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在患者群体中颇受欢迎的火龙灸,开展的医院少之又少。即便是继续开展这个项目的医院,有些也出于控制成本的考量,推出了火龙灸的简易版。生姜少放一些,艾灸烧得少一点,不仅可以节省成本,理论上也减少治疗时长,降低安全风险。
确实,在高强度运转的现代医院里,要让仪式感满满的传统技艺更好地存在下去,无异于一种“奢侈”。但时下,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又对传统疗法充满热情、信任有加。在社交平台上,关于火龙灸的体验分享动辄获赞过千。社会上的养生机构洞察到潜在商机,也开始快速布点、推出火龙灸,但收费动辄上千元……
当效率至上的现代医疗与耗时的手工技艺狭路相逢,有人感叹,被Z世代追着跑的火龙灸,有点追不上现代医院的节奏。而火龙灸的境遇,可能是传统疗法在现代语境下存续的一个缩影:再好的疗法、技艺,如果覆盖不了成本,在传承和发展上就会遇到危机。
所以,火龙灸表面看上去很“火”,而如何这把“火”持续旺起来,而不是勉为其难地维系,背后的扶持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。比如,有医生就提议,能否适当涨一点价格;也有医生建议,可否设立更灵活的考核机制,给这些无法跑量的传统技艺多一份保障。
受欢迎的火龙灸,期待一个更好、更体面的“活法”。
申宝策略-配资头条官网-靠谱股票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